返回想起当年撬麻芋  邓四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麻芋,学名半夏,野生草本植物,长于山乡僻野之间,撬出后去泥,除叶、褪皮、洗净、晒干之后,用生姜水煮沸焖熟,可入药,有止咳化痰之疗效,药铺常年均会收购,而且价格可观,所以弥足珍贵。撬麻芋的工具十分简单,仅需一木柄铁撬一竹编篓而已。多年以前,但凡走进任何一户川北农家,仿佛士兵打仗用的枪,农民下地用地的锄头或者犁,教师教书用的笔,放眼放去,那雪白的竹篾墙壁上的显眼位置便悬挂着这两样用具。那既是家中孩童其乐无穷的玩具,也是小孩们挣零用钱贴补家计的小银行。撬麻芋的铁撬呈菱形状,约四指宽三四寸长,极似电影里古代打仗用的铁矛,或者抗日战斗故事片里儿童团站岗放哨手捏的闪闪发亮的红缨枪,镇上的铁匠铺里随时可以打制,买来铆在二尺余长手腕粗细光滑结实的柏木棒上,倒置地上斗紧即可使用。竹篾编的笆篓系上一根小指粗细的麻绳,斜挎腰间,晃晃悠悠,乐趣无穷,便可唱着歌儿撬麻芋去了。麦熟时节,布谷阵阵。山野之中,空气清新,美景宜人,翻山越岭,快乐地穿行于青翠碧绿的玉米行间,一株株新鲜鲜水灵灵的麻芋便藏身其中,撬麻芋就象电影里东北人上大兴安岭采野人参一般,但去没有大兴安岭采野人参那么多规矩或者讲究,什么看到人参不能大声喧哗呀,什么先要用红线线将人参叶片捆起来呀,什么叫人参只能叫“棒槌”呀,什么发现了人参害怕它逃跑,事先要掏出裤裆里那藏着的“小”来,围着人参苗子撒上一泡尿,如此等等,规矩讲究多得很,而撬麻芋只需要胆大心细,仔细搜寻探索即可,持之以恒才会有所巨大收获。野生的麻芋一般长于麦垄地里、玉米行间,有着雪白而柔嫩的茎干,茎干腰间长有一个碗豆般大小细细的节瘤,两片花生叶般碧绿的叶片,随风摇曳,仅露出地面一两寸而已,所以稍不仔细便极难发现。即使偶而发现,也千万不可得意忘形,倘狂喜过分弄断了茎叶,便失去了麻芋的方位和标志,很难再能得以撬出。撬麻芋须小心翼翼用双手紧握铁撬撬柄,用肚皮紧抵撬把,使尽吃奶的力气用力弯腰下压,象用汽枪给自行车加气一般,铁撬深入土中,撬出碗般大小新鲜的泥土来,有时还可看见鲜红的蚯蚓蠕动,然后弯腰蹲身,揉碎泥土,一颗雀蛋般大小的麻芋便显露无遗了。去泥,除叶,丢进腰间笆篓,如此反复,一天下来,少则收获半斤八两,多则收获三斤四斤不等。撬出的新鲜麻芋拿回家中,先得舀出一盆清水反复洗净,掐去茎须,然后用木棒反复舂捣,去掉外层的粗皮,再均匀地铺进家中的篮盘,置于向阳的地上,晒上几个红花大太阳之后,便可拿到镇上的中药铺里卖了,那晒出来的麻芋圆圆的,雪白雪白的,仿佛新鲜的花生米子一样,有时候,大人们也作弄我们,说那就是花生米子,开始懵懂的我们就偷偷拿起往嘴里塞,谁知道一咀嚼,整个嘴巴都仿佛麻得要针刺一般,眼泪夺眶而出,可以说那才叫真正的触及灵魂的滋味。而我们还是喜欢并热爱麻芋,准确地说是喜欢卖掉麻芋的为数并不很多的钱,少则可以换回儿时我们喜爱不已的铅笔、铅笔刀、蜡笔、小人书、糖果等物,多则可以交给大人积攒下来贴补家用或者留作下学期读书用的学杂费。儿时的我,每一样心中想要获得的东西或者要想要实现的梦想,无一不是通过撬麻芋、拾麦穗、捡野菌、采过路黄、挑折耳根卖等等诚实劳动艰辛所得!即使现在成年的我,要想获得什么,也无一不是如此,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上苍在有意作弄我,还是上苍在有意在成就我!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时光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后来我做了一名教师,分配在家乡一所偏僻的中学教书,那时候,每一学期学校里都会给每一个班级布置勤工俭学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捡拾废旧或者捡拾干牛粪、蚕沙等等,卖给乡上的生姜种植场抵勤工俭学任务。每每缴纳之时,除了极个别学生领着家长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挑来一担干牛粪或者蚕沙到乡上,其余大部分学生均是或哭或闹地直接向家长伸手要钱缴纳给学校以抵勤工俭学任务,那时那刻,每每我清点着那一张张农村学生家长缴来的甚至还沾满汗渍的角票、分票时,我的眼眶便湿润了,不知怎的,心中的感觉竟比尝了儿时我们被大人恶作剧哄骗为花生米的麻芋还酸涩,还难过。如今,我早已身为人父,也从当年的乡镇学校考调进了县城,成为了一个从事专业文学创作的文化干部,现在我的生活虽然没有童年时候撬麻芋那么艰辛了,但是很多时候依旧觉得自己是在继续干着童年时候撬麻芋的活计,以前我用的是铁撬和笆篓,现在我用的电脑键盘和熬更受夜的心血的付出,两样活路的共同点都可以使用二字描述:辛苦!儿子骁骁也已经八岁了,在实验小学读书,我因为全身心地忙碌着现在的工作,常常是半夜都在电脑前干活,所以很少有时间管理家庭和儿子,常常接到儿子的老师打来的电话叫我要好好地辅导孩子的作业,尤其是作文,我非常感激老师的敬业和负责。推土车、电动车、天线宝宝、游戏机属于儿子的玩具几乎应有尽有,儿子上街一嚷着要吃什么喝什么,妻子便赶紧为其买来,生怕儿子饿着冻着,缺了营养发育不良。看见顽皮的儿子成天泡在蜜糖罐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