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蓬安蚌舞  邓四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夸张而滑稽的妆容,幽默而诙谐的表演,独特而有趣的造型,演员仅一渔夫、一蚌壳精、两小蚌精,演出道具亦仅一竹篾编制纸糊而成的蚌壳以及一渔网而已,蓬安蚌舞的剧情亦非常简单,整个表演过程没有任何对白,演员只是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剧情,尽管如此,但却依旧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常常引得众人纷纷围观并捧腹大笑不已。与古城阆中的王皮影、川北大木偶一道,蓬安蚌舞是南充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实,蓬安蚌舞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明朝末年便流传于蓬安民间了,流传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了。主要流传于蓬安县兴旺镇一带,一般也只在逢年过节和丰收喜庆之时表演,以欢庆节日庆祝丰收,表达劳动人民对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向往之情怀。现在能够表演蓬安蚌舞的人已经不多了,细细寻思起来,能够真正表演好蓬安蚌舞的演员应该也就只有蓬安县兴旺镇火把剧团的几个尚还健在的老人了。记忆中,三十多年前的老家兴旺镇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民间剧团,那时候,兴旺镇老名字叫兴隆,因此人们将剧团称之为“兴隆火把剧团”因为乡镇一到晚上常常停电,因此剧团演出的时候,便在戏台的周围插上几只长约尺余的竹筒,竹筒里注上煤油,再堵上一团棉布,点燃,照得四周一片灯火辉煌,演员便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和表演,演出的剧目有白蛇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古装戏,但更多的时候是演出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老虎山、沙家滨等等,三乡四里赶来观看演出的人便挤在台下人山人海地看,那时候,兴隆火把剧团里有很多年轻靓丽的女演员,其实很多人并非只是前来看戏,更多的人其实是跑来看美女。那时乡村里也几乎没有电视电影可看,于是便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地观看这些剧来打发和消遣无聊的时光,看了一场又一场,仿佛丝毫也没有感到厌倦一般。后来,很多年过去,随着时代大潮的冲击,曾经在家乡兴盛至极的兴隆火把剧团也随之而垮台了。剧团的演员们也如昨日流星一般,散落在岁月的星空之中了。现在能够表演蓬安蚌舞的演员,其实也就是那时兴隆火把剧团的一些演员们,现在的她们基本上也都老了,虽然老了,但是只要一表演起蚌舞来,却依旧青春焕发,激情似火,活力四射,也只有在表演之中,在她们的身上,才又可以看到她们曾有的年轻,曾有的美丽,曾有的风华绝代与风姿绰约。2009年7月,蓬安嘉陵第一桑梓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迎省检,在蓬安龙角山画圣广场,我曾又有幸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场精彩纷呈的蓬安蚌舞的表演。随着一阵“咚咚呛,咚咚呛”的川剧锣鼓响起,蚌舞里扮演老渔夫的演员便首先出场了,老渔夫一出场,那夸张而滑稽的妆容便引得满堂观众哄堂大笑。只见老渔夫的鼻梁上画着白色的油彩,脸庞涂得大红大紫,下巴上挂着一部花白的胡须,仿佛马戏团滑稽剧里的小丑一般。只见头戴黄色凉帽的老渔夫,上穿大红古装,下穿绿裤,腰系一条白色围裙,肩上搭着一张破破烂烂的渔网,一瘸一拐地走,东张西望地四处打量,一路走,一路不时地将渔网撒向空中捕渔。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身穿大红袄,头扎大红帕,身披乌黑蚌壳的“蚌壳精”也登场了“蚌壳精”躲在蚌壳之中,真没想到扮演“蚌壳精”的演员居然竟是我的海田同乡和街坊邻居康桂芳女士,多年不见,真没想到我记忆之中曾经年轻美丽的乡邻,如今竟然已是年逾六旬的老人了,她的丈夫叫吕科龄,曾是我父亲的徒弟。扮演“蚌壳精”的康桂芳女士虽然年龄大了,但身手却依旧非常矫健,她将身子躲在蚌壳之中,两手各执一张蚌壳一张一翕,腾跳躲闪,俨然一个久闯江湖武功高强的侠女一般,让人简直不敢相信她居然如今已是年逾六旬的老人。只见老渔夫的渔网向东边撒来,扮演“蚌壳精”的康桂芳女士便迅速地向西边躲去,老渔夫的渔网向西边撒来之时,她又迅速地向东边躲去。老渔夫气急败坏之中,却又丝毫奈何不得。正在此时,两个头扎大红包帕,身穿黄袄黄裤,身披黄色披风的“小蚌精”也登场前来助阵了,三个“蚌精”居然一起戏弄起老渔夫来了。只见“蚌壳精”故意吸引老渔夫注意力,老渔夫便将渔网向“蚌壳精”撒去,满以为会有巨大收获,谁知“小蚌精”却在背后偷袭老渔夫,老渔夫不幸跌倒在地“蚌壳精”迅速围上前来,用大大的蚌壳去夹老渔夫的pi股,夹得老渔夫躺在地上“哇哇”直叫,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待到老渔夫好不容易从地上爬将起来,狡猾的三个蚌精却又迅速逃开。老渔夫不断撒出渔网,但却总是屡屡捕空,即使偶而侥幸捕得一只“小蚌精”另外两只“蚌精”就会马上赶上前来偷袭老渔夫,当老渔夫气愤地又转身去对付两外两只“蚌精”之时,被渔网网住的“蚌精”则又乘机逃脱,如此这般,老渔夫顾此失彼,叫苦不迭。如此反复,引得众人又是阵阵哄堂大笑。最后,戏弄老渔夫不断得惩的“蚌壳精”愈来愈骄傲,也越来越放肆大胆地去戏弄老渔夫,自以为是的“蚌壳精”最终被老渔夫用渔网网住了,另外两只“小蚌精”见势不妙也吓得落荒而逃了。在观众热烈的掌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